1. 首页
  2. 资讯要闻
  3. 舆论场上的李鬼,该治

舆论场上的李鬼,该治

发布时间:2023-05-19 16:11 分享到:

(图源:视觉中国)

“入民日报”“人民曰報网”“央广新闻TB”……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仿冒账号,却在部分网站平台上“兴风作浪”。国家网信办近期开展“清朗·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”专项行动,紧盯短视频平台、热搜榜单等重点流量环节,全面排查处置仿冒新闻主播等违规账号。截至目前,已集中清理仿冒新闻单位、新闻主播账号10.7万个,清理虚假新闻信息83.5万条。

身处全媒体时代,个人成为重构媒介生态的重要力量。不可否认的是,如今各类短视频平台、热搜榜单已然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,也是网络舆情的实时“风向标”。有关注就有流量,有利益就难免出现乱象。于是,一些人为了博眼球、蹭流量,转而拿新闻单位的权威性“大做文章”。有的伪造新闻演播室场景,滥用AI虚拟主播等手段,炮制涉社会案事件虚假新闻,挑动网民情绪;有的给自己披上某某时报、主持人某某的“马甲”,模仿专业新闻人播报,混淆公众视听。

新闻传播学中有“转移法”的宣传技巧,指的是将某一令人尊敬和崇拜的事物的权威性转移到另一事物上,使后者更易于被人接受。通俗来讲就是“借好事物的光”。这些仿冒账号无疑深谙此道,他们利用新闻单位、新闻主播的权威性为自己“背书”,以此博取网民信任。长此以往,很多人容易被“标榜专业”的虚假内容诱导蒙骗,网络传播秩序被蓄意扰乱,真实与虚假之间的界限被刻意模糊。而这些“冒牌货”的存在,威胁着新闻媒体的公信力,让新闻媒体多年积累的社会声誉成为一些自媒体骗取流量的“道具”。

近年来,网信部门不断加大网络空间治理,成效显著。此次专项行动,既是对这类仿冒乱象的震慑,更是让网络空间重回清朗的必要举措。集中清理10.7万个违规账号,就是要戳穿仿冒新闻单位、新闻主播的虚假外衣,铲除其兴风作浪的土壤。专项行动在发挥“快准狠”的作用之外,也要注重进一步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机制。既打好攻坚战,又打好持久战,维护广大网民获取权威真实新闻信息的合法权益,放大权威媒体在舆论场上的声音。

作为把控“自媒体”行为的第一道关口,网络平台尤须压实主体责任,织密“源头管理”这张网。“入民日报”等不算隐蔽的仿冒账号,为何能泰然通过注册关?通过AI等技术合成的虚假视频,为何放任其广为流传?未经审核的非官方账号,为何能扭曲、篡改官方内容?为何对仿冒乱象没有露头就打,而是等其泛滥成灾再治理?值得深思。

对于这些乱象,网络平台没理由疏于管理,甚至视而不见,否则流量来了,质量却丢了,又谈何长远发展、健康发展?好在此次专项行动期间,国家网信办指导各网站平台以发布专项行动公告、滚动公示违规账号、开设举报专区等措施,正在补上监管“漏洞”。

从老旧发报机、手摇马达到全媒体时代,中国的新闻事业筚路蓝缕,历经烽火硝烟,也见证了满眼春色。而广大新闻工作者更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、时代风云的记录者、社会进步的推动者、公平正义的守望者,无论何时,都不应成为那些“李鬼”自媒体碰瓷行为的“受害者”。

(来源:"网信浙江”)

(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nAqhOfwc7FZfc4y22GULxw)

机构简介|网友建议|在线评论|一键举报|举报查询|

举报电话:15336715159    举报邮箱:qzjbzx2021@163.com

  备案:浙ICP备16024883号

建议使用1366*768分辨率/IE9.0或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